-
「全球最綠」的洗髮精公司,歐萊德,2017年邁入第15個年頭。營業表現愈來愈好,但是董事長葛望平心中仍感不安。首先是沙龍市場占其營業額80%,這使得歐萊德對沙龍通路投鼠忌器;再者,髮廊對歐萊德也未必鍾情如初,葛望平心中沒有安全感。於是,歐萊德的營運策略從2017年開始,有了重大轉變。歐萊德決定從B2B2C,進軍B2C零售市場。但是B2B2C與B2C差異甚大,葛望平立即面臨許多兩難,非常苦惱。兩難的是:沙龍通路與自有品牌的衝突、B2B與B2C的為難、電商與零售的取捨、實體與虛擬的攻守、內部資源的競合、主要品牌與次品牌的消長、主要客戶與次要客戶的區隔,以及國內市場與海外拓展的優先抉擇等。凡此種種,都是左右為難,內外拉鋸。究竟歐萊德憑藉什麼敢於跨入B2C領域,本身條件是否已經足夠? 各項準備是否已經妥當? 在這個案例討論的過程當中,我們將獲得更清楚的策略思惟。
-
有一段時間,台灣紡織業被稱為夕陽工業。紡織業者並不辯解,只是悄悄地發動了無聲的革命。無聲並非靜止,革命終現曙光。台灣機能性布料在全球市場,不管是出貨量或是品質,都得到國際頂尖品牌的肯定。在國內,紡織類股價也順勢上揚,好幾家大型紡織股成為投資人的新歡。創立於1988年的宏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遠)長期專注研發,被同業公認為對台灣紡織業的成功升級與轉型,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宏遠是台灣最早啟動綠色生產的布料廠,在環保概念尚未普及時,宏遠就已經意識到產業發展與生態議題不可分離。在生態議題方面,宏遠位於台南的紡織生態工業園,將廠房、辦公處所與環境平衡發展,溫度自然調節,終年不需要開冷氣;垃圾不外運,還能將廢棄物變成可銷售的產品。在社會議題方面,宏遠除了布料事業,也經營成衣品牌「幸福台灣」。然而,雖然布料事業穩定成長,成衣品牌卻一直虧損。尤其是智慧時代來勢洶洶的此時此刻,宏遠大舉投入資源,發展工業4.0 與研發智慧衣 的同時,投資人與利害關係人是否還會繼續支持「幸福台灣」?「幸福台灣」對宏遠來說,究竟是利多?還是扣分?
-
中小企業建構了台灣經濟發展的最大比重,但是成功的企業永續案例並不多。如果有一家中小企業,未受到外在施壓,自發性主動實踐企業永續,對環境友善,與利害關係人共榮,並且細膩地操作了社會策略,展現了優異的經營績效,甚至走出台灣,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毫無疑問,這一家企業絕對值得我們更深入地瞭解。藉由本個案,我們試圖解析歐萊德國際公司的綠色創新經營理念,剖析該企業的營運策略與商業模式,並檢視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以及主要的挑戰與風險。透過案例探討,我們可瞭解歐萊德在企業永續議題方面的策略構面,包括以中小企業的規模,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如何堅持研發,善用科技資源,發揮創意,針對綠色產品進行數位行銷,並進而達成社會策略目標。在歐萊德營運上揚的同時,我們也不免替她擔憂,當她既要拓展海外市場,又要做第二品牌,還要涉足電子商務,同時也想著IPO的時候,她的競爭優勢是不是能夠長久存在?對歐萊德來說,她所倚賴的,除了認證與獲獎紀錄之外,共創價值與社會策略,是她致勝的祕密武器。愈來愈多的消費者相信歐萊德,但是,相信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消費者不斷地檢測這個產品,檢測這個共創價值。這樣的檢測,時間漫長,沒有盡頭,而且這中間不能有一點失誤,這就是企業永續經營最大的挑戰,這也是這個案例最深層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