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王:共創Kirei美好永續生活

    日本花王集團(Kao)在2021年為了因應世界對於永續議題的重視,調整集團使命、願景以及行為準則。集團希望以「Kirei」(綺麗)為核心與利害關係人打造美好永續生活,因此設立許多願景目標,包含2030年前花王集團要100%使用再生能源,2040年集團要達到零碳排。花王(台灣)為了因應集團對永續的承諾,也訂立了2025年至少使用25%再生塑料的目標,並用生命週期評估的方式檢視花王旗下品牌可以改善的方向,本個案以Bioré和Attack(一匙靈)在台灣的營運為例,闡述子公司在海外執行與推廣永續議題會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詳細資料
  • 超商剩食大戰

    全球的剩食問題嚴重,尤以超商的鮮食剩食的浪費最為人詬病,然而,解決剩食問題會遇到許多挑戰,像是法規限制過時食品不得加工利用或轉贈,加盟主認為剩食折扣會造成利潤的減少,又或是超商要對剩食進行區隔和銷售也或涉及許多技術上的調整。然而,隨著社會大眾對於永續議題的重視,超商對剩食議題也更加留心,全家超商推出友善時光後的一年7-11也推出i珍食,超商的剩食大戰就此展開,本個案描述四大超商面對剩食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挑戰。
    詳細資料
  • 富采控股從0至1的ESG成長策略

    富采控股公司面臨了2021年是否應跟隨ESG潮流,將ESG活動納入其經營理念之一的抉擇。本文述及了富采在執行ESG活動時所面臨的挑戰,以及通過設定階段性目標和調整組織架構,逐步實施ESG活動的歷程。。
    詳細資料
  • 形塑競爭優勢:聯嘉評估策略轉型決策

    本個案協助學員理解競爭優勢的觀念與作法,教學含括三個重點議題:(1)預見LED產業未來競爭將日漸白熱化之際,分析聯嘉如何藉由強弱和五力分析,理解轉型的決策過程;(2)分析聯嘉運用雙方資源的特性來識別聯盟契機,以選擇關鍵客戶的過程;(3)闡述聯嘉進入特斯拉Model 3供應鏈的挑戰,解釋聯嘉如何發展出的敏捷作為而形成競爭優勢。
    詳細資料
  • 綠色的靈魂配角:振躍精密滑軌

    振躍精密是台灣從事生產製造滑軌的興櫃公司。公司從早期至大陸設廠成為大陸第一家鋼珠滑軌製造廠,取得先行者優勢,並成為家具品牌商IKEA的供應商,至後來加入國際五金品牌商德國Hettich與義大利FGV的供應商,到2005年後回台灣設立產線同時開發自有品牌。2010年,公司體認到不能光是產品有競爭力,還必須在生產過程中考量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因此積極從產品設計、材料、製程、產線等技術層面去達到環保的目標,取得多項綠色管理的國際系統驗證,也通過美國海關的C-TPAT驗廠,讓公司出口到美國的貨櫃能走更快速的綠色通關程序,加快交易流程。近期公司成功打入Intel、Supermicro、Advantech等供應鏈,將產品服務往上提升到高端伺服器。不過,振躍精密也開始要思考如何在產能限制下,滿足不同品牌商的需求,以及是否要到海外設廠。
    詳細資料
  • Longevity Design House: The Dilemma of a Social Enterprise's Growth

    This case examines how a social enterprise, Longevity Design House (LDH) in HK, has transformed its business model several times to balance creating social value and generating profi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an aging society in HK, the social mission of LDH is to help seniors live a decent life through home renovation, interior design, and product specifications. The company originated by upcycling leftover brand-new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waste. The company also utiliz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ology to offer a location tracking system for guardians to detect when their seniors were at risk. After several stages of transformation, the company has recently developed plans to expand products to include a wearable device to help seniors receive health alerts regarding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from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owever, a promising senior-friendly furniture line also requires further investment. It then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much a social enterprise should scale up its business for profit. This case illustrates the tension between its mission and growth as a social enterprise.
    詳細資料
  • Should Lego continue its partnership with Shell?

    Lego collaborated with Shell to launch a series of toy products, and both parties benefited from the partnership. However, this collaboration faced strong opposition from the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Greenpeace, who believed that it was just a way for the oil company to "greenwash" and reshape its image. As a result, Greenpeace launched a series of actions to stop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Lego and Shell, which sparked polarized debates in society and triggered discussions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詳細資料
  • Lego應該與Shell繼續合作嗎?

    Lego與Shell合作推出一系列玩具產品,此次合作對雙方來說各有收穫。然而,這項合作卻遭到環保團體Greenpeace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這項合作不過是石油公司試圖「漂綠」來重塑形象的方法。因此,Greenpeace便展開一連串行動試圖中止Lego和Shell的合作的行動,而此舉也引起社會兩極化的爭論,並引起一連串的企業社會責任議題探討。
    詳細資料
  • 美河市聯開案公私權益分配之爭議

    美河市開發案為台北市政府與日勝生集團在新北市新店區小碧潭捷運站的住宅與購物商場捷運機廠共構的開發案。此案爭議起源於捷運施工之前捷運局向私地主辦理徵收,後由台北市政府扮演公地主與主管機關的角色與投資商日勝生共同開發,在這二十多年過程中產生的聯合開發權益分配與估價問題,而這麼長的開發期使得這些爭議更為複雜。此聯合開發案涉及土地徵收公平性與公私利益分配,以及企業倫理與政府廉政等議題,是個是具有代表性的公私聯合開發的案例,值得了解與討論。
    詳細資料
  • 台新銀行理財專員盜領客戶資金事件

    在2020年11月15日,新聞媒體大幅報導我國金融史上有史以來,單一理財專員涉嫌盜領或挪用客戶資金最大的金額的新聞。該事件係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簡稱台新銀行)中和分行高階資深的理財專員周勵宏先生,涉嫌盜領其理財客戶的資金高達新台幣3億元。 由於盜領金額數目極高,自然引起金融業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的高度重視與嚴重關切。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對此行為「深惡痛絕」,並強調未來裁罰除了會加重罰款以外, 不排除相關高層將受到連坐法的處罰,案關銀行也將無法參加公司治理評鑑。 最後,金管會於2021年7月22日,依銀行法及保險法等相關法規,對台新銀行祭出高達新臺幣3,000萬元的罰鍰及糾正,「並命令該行停止個人金融事業總處副執行長林〇〇執行職務3個月」。
    詳細資料
  • Born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維膜助聽科技:與社會共生的營利事業

    維膜助聽科技自成立以來便將企業的社會目標放在經濟目標之前,在還沒獲利之前就成立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並將維膜助聽科技的 大量資源挹注在協會中,幫助重聽協會舉辦免費聽力篩檢、衛教講座及聽語訓 練課程等活動。對一個私人企業來說,將大部分的獲利挹注於公益事業或許是負責人個人可以做的決定,但卻不得不承認這樣會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柯總經理心中很明白,要能同時維持維膜與重聽協會的永續發展,一定要將二個單位有明確的切割。唯有在追求企業的成長與利益,才更有機會成就社會公共利益。
    詳細資料
  • 雙連安養中心──人生的後半在「家」度過

    當醫療概念已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預防時,年長者的健康照護也將與過往有所差異,所涵蓋涉及的相關產業、組織較以往更加擴大。從台灣與荷蘭的個案簡介中,依稀可以看出不同國家對於健康照護產業發展是有所差異的,本研究希望藉由所撰述個案,評析台荷之間的健康照護產業發展脈絡,探索其經營模式如何形成、突變、演化?並從生命價值觀點出發探討未來創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亦是本個案研究的主要關注之處。
    詳細資料
  • CPBL Match Fixing Scandal Chin-Hui Tsao's Case

    This case describes one match-fixing scandal of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sball which explores the cause, impacts, and ethical issues involved.
    詳細資料
  • 國內建商綠建築推案誘因探討

    自從聯合國有關教育發展的指南(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2005年被提出,在各個領域中的教學融入永續發展的知識已是培養國際公民刻不容緩的事。而在不動產市場的探討中,綠建築課題是結合永續概念和經濟及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在綠建築的發展史上,台灣相當早便已提出綠建築的評估系統,但由於綠建築是較新的課題,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非探討建築本身工法的知識,而是以市場發展、誘因、限制的角度出發的教材十分有限。因此,本個案將藉由市場發展的角度,評估市場誘因、限制,將可以引導讀者思考這個兼具多項永續概念的課題。
    詳細資料
  •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partment of a Footwear Manufacturing Company

    After integrating the relevant CSR literatures, the case demonstrates the common challenges for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SR, including CSR strategies and writing CSR reports.
    詳細資料
  • 遠雄大巨蛋BOT爭議及促參永續推動:當公共利益遇上商業利益

    台北大巨蛋(台北文化體育園區)是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的指標性開發案,歷經數十年選地、招標、議約後,開工後的興建過程卻一再延宕,台北市政府與得標廠商遠雄企業集團間出現眾多關於零權利金、契約條文、公安、環評、古蹟保存等等爭議,這些爭議問題同時也是台灣推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BOT困境的折射,由於此案牽涉範圍相當大與複雜,且本文並非要探究台北市府與遠雄企業誰是誰非,目的僅在藉由推動過程中產生的爭議,從公共利益與商業利益權衡的角度,對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計畫效益」議題進行教學與討論。
    詳細資料
  • 三商美邦人壽孝子理賠事件

    劉志明先生在2001年6月1日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向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保壽險新台幣120萬元並附加傷害保險200萬元,年繳保費約27,000元。劉先生的工作係在工地負責搬運物品,雖然經濟狀況不甚理想,但因為從事搬運工作是勞力且工地是個危險的場所,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如果發生意外,保險公司所理賠的保險金,可以作為年邁雙親的老本,讓雙親可以度過餘生,因此咬著牙,說什麼也要繳出保險費,不要讓保險契約失效。後來在2014年11月12日,劉先生在工地搬運重物時,因為一時失足踩空,跌倒導致胸部撞到工業用電扇馬達而死亡。承保的保險公司三商美邦人壽,認定劉志明先生的死亡,有可能與心臟疾病有關,而不願意理賠劉先生所買的意外險的保險金。後來家屬將案件訴諸法院,控告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法院最後判決該公司必須應依照個人傷害保險契約,理賠200萬元的保險金。此事件後來被蘋果日報,形塑為「孝子理賠案」,輿論一面倒地譴責保險公司不理賠的作法。
    詳細資料
  • 現實與理想的拔河?綠藤生機案例

    綠藤生機不但在台灣的永續企業領域享有盛名,也多次獲得國際上B型企業相關獎項的最高榮譽,實踐在理想與現實間達到平衡的永續商業模式。
    詳細資料
  • “Instant Return after Purchase” Incident

    On November 27, 2015, the Taiwan Changhua District Court found Wei Yin-Chun, the chairman of the Ting Hsin International Group, not guilty in a case concerning an alleged fraud in which feed oil was used as edible oil. However, this judgement could not satisfy the public's expectation. Consumers thus spontaneously initiated the “instant return after purchase” movement to boycott products made by the Wei Chuan Food Corporation. The public had different opinions and comments on this incident, which caused many ethical controversies.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is to state the course of the event, its impact on all stakeholders, and to explain various points of view.
    詳細資料
  • 落地的節能減碳:DOMI綠然

    Domi綠然在創業前先瞭解臺灣的能源政策,發現了全民節能的缺口,因而將營運訂位為能源管理顧問的角色。Domi綠然的服務項目包含能源管理、能源教育、與能源正義三大類。其主要營運模式為「一減一加」。一減是更換LED燈,減少電消耗及碳排放,一加為「播下種子」樹木能夠過濾空氣中的微塵與增加碳消化力,為下一代的未來播下種子,會讓生活的環境愈來愈好。Domi綠然固定提撥收益,舉辦「綠樹派對」活動,鼓勵客戶帶著孩子一同種樹,將愛護環境的心,變成孩子的DNA。Domi綠然為臺灣第一家申請到B型企業認證的公司,創業者希望所做的事能夠be the change,不但成為best in the world也能best for the world。其創業的初心是營利與公益兼顧。
    詳細資料